樟葉槭學名Acer albopurpurascens Hayata、Acer hypoleucum Hayata、Acer litsaefolium Hayata、Acer oblongum auct. non Wall.、Acer oblongum Wall.,英文名Flying Moth Tree,無患子科楓(楓樹、槭、槭樹)屬常綠或半落葉性喬木植物,又稱裏白槭、裡白槭、飛蛾槭、飛蛾子樹、樟葉楓,原產於喜馬拉雅山區,樹高可達十五公尺,胸徑約十五至三十公分,樹株直立,具多數分枝,枝條直立或斜上昇,小枝被毛,後漸變平滑無毛,單葉對生,直立小枝之葉序常呈十字對生,葉長橢圓形、披針形,端部尾狀銳尖,基部鈍形或楔形,葉全緣或不明顯波狀緣,葉長六至十三公分,寬三至五公分,厚紙質,葉面暗綠色,油亮,背面粉白色,幼葉有柔毛,掌狀基生三出脈,不明顯,次脈羽狀,葉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,細脈略明顯,托葉缺,葉柄長十五至三十公釐,表面具溝紋,光滑無毛茸,兩性花、單性花,單性花雌雄同株或雌雄異株,繖房花序,有時排列呈圓錐花序狀,頂生,花序長三至八公分,光滑無毛,花梗長一至三公釐,光滑無毛,花萼筒形,五裂,裂片長橢圓形、長卵形,長約一、二公釐,毛緣,花冠輻狀,輻射對稱,花小,雄花開放時徑約二、三公釐,雌花開放時徑約四、五公釐,花白、淡黃色,花瓣五枚或無,覆瓦狀排列,長橢圓狀卵形,長約一至三公釐,先端鈍,基部常具鱗片狀物,內有蜜腺,花盤肉質,不顯著,具毛茸附屬物,雄蕊八枚,花絲短,光滑無毛,離生,花藥長橢圓形,退化雄蕊較小,雌蕊心皮二枚,合生,柱頭二枚,子房闊圓形,光滑無毛,子房上位,子房二室或二裂,中軸胎座,翅果(離果),雙子狀,扇形翅(雙子狀),兩兩對生,果連翅長約二、三公分,翅半圓形,脈紋多數,成熟之翅果由綠轉紅褐色,每室內藏種子一枚。
樟葉槭原屬於楓樹科,楓樹(槭樹、楓)科依APG分類法,併入無患子科。
「槭屬」種檢索表:
A.葉全緣。
▁B.葉不裂,稀不明顯3裂。-----★樟葉槭
▁B.葉淺3裂,偶不裂。-----★台灣三角楓
A.葉鋸齒或細鋸齒緣。
▁B.葉不裂或不明顯3裂。
▁▁C.葉三角狀卵形,基部心形。-----★大屯尖葉槭
▁▁C.葉卵狀披針形或卵形,基部鈍、圓或略心形。-----★川上氏槭
▁B.葉5或7裂。
▁▁C.葉5裂。
▁▁▁D.葉淺裂,葉柄紅色。-----★台灣紅榨槭
▁▁▁D.葉深裂,葉柄綠色。-----★青楓
▁▁C.葉7裂。-----★台灣掌葉槭
楓屬學名Acer L.,無患子科楓(楓樹、槭、槭樹)屬落葉或常綠喬木或灌木植物,又稱楓樹屬、槭樹屬、槭屬,原產於亞洲、歐洲、美洲,樹株直立,莖幹暗灰色,常多分枝,淡灰、淡綠灰色,皮孔少,近圓形,冬芽具多數或二至四枚對生之鱗片,覆瓦狀排列,葉對生,單葉、複葉,不裂或羽狀分裂,小葉可達十一枚,葉掌狀、圓形、橢圓形、卵形,端部鈍至銳形,基部圓鈍、截形至心形,葉全緣、分裂或鋸齒,葉形大小依品種而異,薄紙質、膜質、厚質,葉綠、黃、橙至紅色,掌狀脈、羽狀脈,明顯或不顯著,通常無托葉,具葉柄,長或短,單性花或兩性花,整齊花,單性花雌雄同株或雌雄異株,繖房花序、繖形花序、總狀花序、穗狀花序、圓錐花序,頂生或側生,花序由著葉小枝枝頂芽生出,或由小枝旁之側芽生出,下部具葉,下部無葉,花萼四、五枚,萼片分離,花小,花冠幅形,幅射對稱,花瓣缺或存,具花瓣時,花瓣四、五枚,花盤環狀或微裂,肉質,稀不發育,雄蕊四至十二枚,通常八枚,生於花盤內側、外側,稀生於花盤上,花絲短,離生,雌蕊心皮二枚,合生,花柱二裂,稀不裂,柱頭二枚,柱頭通常反捲,雄蕊部分退化,子房上位,子房二室或二裂,中軸胎座,翅果(離果),小堅果狀,凸起或扁平,側面具扇形翅(雙子狀),兩兩對生,張開,成各種大小不同之角度,每室內藏種子一枚,蟲媒或風媒植物。
依中國古書《救荒本草》所述,「槭」與「楓」是指不同品種之植物,「楓樹」是指Maple,「槭樹」是指Acer,而日本常將「楓」稱之「槭」,近代許多植物漢名又多承襲自日本,從此兩者混稱,且Maple是Acer中某一系列品種之稱呼,結論:「槭樹」等於「楓樹」,至於「楓香」,依分類是金縷梅科楓香屬植物,現已獨立成科:楓香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